球头(型)避雷针
发布日期:2020-12-14浏览次数:1158标签:后备保护器与浪涌配合
如前所述,在同样电压下,雷云对避雷针的放电距离R与雷云对地的放电距离H是不同的,而避雷针保护范围的确定是取K=R/H=1,此时避雷针的引管空间分界线为抛物线。通过长间隙放电实验可以发电当雷电极为负、地为正时,K=R/H=1.1其引雷空间分界线为一双曲线,而雷电极为正、地为负时,K=R/H=0.8-0.9,其引雷空间分界线为一椭圆。 实验还发现,当借电极为负时,被击物顶部曲率半径较小时,对顶部引雷能力没有什么影响,而被击物顶部曲率半径大于试验条件的顶部临界电晕半径情况下,由于表面电场强度降低,上行先导放电的起始时间推后,顶部引雷能力也降低了。多针型模型的引雷能力小于尖端的吸雷能力,但却大于具与多针型模型针长相同半径的球型物体的引雷能力。不过,随着间隙尺寸的增加,多针型模型与球型物体的吸雷能力差异有缩小的趋势。当雷电极为正时,被击物顶部的曲率半径对雷击点概率分布的影响则不明显了。 根据这些实验,当把避雷针顶部做成半径大于雷击距离下临界电晕半径的球头,或把多针型避雷针的针尖包络面的半径做成大于上述临界电晕半径的话,如图4.13所示,则雷电对避雷针的放电强度将高于雷电对地的放电强度,即K=R/H=0.8-0.9,其引雷空间分界线为椭圆。若该避雷针的高度与被保护物相等或相近,则可能使被保护物附近的空间电场分布趋于均匀,减少了被保护物的引雷概率,使其受防雷保护。不过,这实际上是一种控制接闪点的技术,由于雷电下行先导仍然要发展,它不在被保护物上放电,也会向相邻物体上放电,这样增加了相邻物体的雷击率。 大型平顶房屋的模拟雷击试验也表明,负雷击下绝大部分放电都击于四周的檐部,屋面上很少被雷击;而正雷击下屋面上的雷击次数也很少,但略多于负雷击的情况。建筑物屋顶为平面或球面,也就相当于改善了局部电场结构,因此这类避雷针的作用并非十分突出。如果采用了这类避雷针。为了可靠地保护目的建筑物面又不增加相邻建筑物的雷击率的话。则还需要在其两侧安装避雷针或避雷线,以确保雷电流安全地泄放入地 至于市场上还有多种非常规避雷针,有的没有原理说明,有的则含糊其辞,不足以取信于人。